汉字循根——款待
录入时间:2023/4/17 11:10:53
“款待”一词可见于《秦并六国评话》卷中:“李斯奏曰:帝可赐赏来使。帝依奏,御宴款待臣僚与孙虎。”
据考,“款待”的概念出现于远古时代,在游牧文化中,一个人提供给陌生人的食物与住所,就是他也希望明天从陌生人那里得到同样的汇报。换句话说:通过提供“款待”,一个人就参与了所有人可依赖的社会结构、社会群体。就这样,给客人了里提供维持生命的礼物变成了主人的希望。
“款”的甲骨文为用手焚木祭天,因此左上方为木,下方为祭台,表明上面的木头是用来祭祀的,右边为手。因此还有“虔诚”、“恭敬”的含义。由于香烟袅袅,所以还有“缓缓上升”、“从容不迫”的含义。
金文“款”的右部把手改成“欠”,据说是表示吟诵了,表示向天祈求,祭天本意未变。篆文基本承续金文的字形。
那么这个“款”字又是怎样成为青铜器上的“款识”的呢。大家都知道古人铸造青铜器,都会同时铸上些文字。由于古人把铜称为金,所以这种铸造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金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说明铸造这件器皿的原因、讲述祖先的功绩,天子赏赐的荣誉等等。由于铸青铜、造器皿也大都用来祭祀,这些文字和木柴的青铜一样,都是为了向上天,祖宗表示祈求的,与“款”的本义完全相同,所以这些器皿上的文字就叫“款识”了。
由于“款识”具有正式的、真诚的含义,后来就把缔结盟约需要公示于世的条约文字称之为“条款”。将公文、书信、书画作品等最后郑重的签名,称之为“落款”。
后来,由于大宗钱币往来,必须立有字据,字据上必须由签名落款,表示负责,有信用,所以这种钱币的往来就叫“款项”,这样“款”就成了“钱币”的代名词。由此而产生了“拨款”、“筹款”、“存款”、“打款”、“汇款”、“取款”、“公款”等等与钱币、票据有关的词。
有意思的是“款”既然代表“钱”,而且是大宗的“钱”。但是这个“款”字却没有铜臭味,还有很多美好的用法。例如感情好叫“款款深情”,风度好叫“款款而来”。书画装裱称“款式”,真诚、热情的招待,叫“款待”等等。
“待”没有甲骨文,金文左侧表示前行。右侧“寺”,表示“持”。造字的本义为“特礼前往”,表示敬意。篆文承续金文的字形。
本意为“持礼前往,表达敬意”。引申为“礼遇”、“应对”、“处理人际关系”。如待客、待人、待事、宽待、招待、宽待、以礼相待等。还引申为“依赖”、“等候”等。如“待产”、“待机”、“待命”、“待业”、“严阵以待”、“有待提高”等等。
字义归字义,做人为做人。“待”这个字有主动的含义,也有被动的含义。作“主动”用时,是积极的。如“待人接物”、“以礼相待”等。做被动用时,一般都表示自己不作为,很依赖,靠等、靠伸手、靠拿来,靠天上掉馅饼,那是不可取的,非常消极的。如“等待”,如果是“等待时机”还可以理解。如果是长期等下去,自己不作为,不主动创造条件,寻找出路,那必定会误了青春,甚至会误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