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循根——梅 兰 竹 菊 松
录入时间:2021/7/22 14:52:19
据考从明代黄凤池辑有《梅兰竹菊四谱》之后,“四君子”就成了梅兰竹菊的别称了。
梅兰竹菊分别代表“傲、幽、淡、逸”四种品质,常常被中国文化人作为借物喻志的象征。
另外,松、竹、梅、因其共有傲骨迎风、凌霜而立的特质,称之为“岁寒三友。”象征常青不老的松,象征君子之道的竹,以及冰清玉洁的梅也是中华文明所提倡、所推崇的高贵品格。
“某”,是梅的本字。某是“甘”加“木”,表示一种酸甜混合、滋味复杂的果子。篆文一个直接承续金文的写法,另一个却在“木”旁边加了“每”(表示生育),另造了一个“梅”字。这个“梅”,表示孕妇喜欢吃的酸甜果子。
“兰”字无甲骨文,金文、篆文都从“艸”部。“兰”专指兰花、兰草。古书上的“兰”还常指“木兰”,木兰为落叶乔木,原产中国,也叫木兰花,是木兰属中的一种植物,有紫玉兰、白玉兰的区别。
“兰”,还假借为“栏”,如“栏杆”。假借为“斓”,如“斑斓”。
“竹”的甲骨文像两根细枝上垂下六片叶子。金文把竹竿拉直,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又进一步规整。这个字形与“草”相反,叶片朝下为“竹”,叶片朝上为草。
《说文解字》: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明竹是一种不怕寒冷的植物,所以成为“岁寒三友”之一。
竹,因自古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书画家喜爱撇竹,苏州园林、亭台楼阁旁都会栽种些竹子,以示高清、文雅。
这里说一个小插曲,为什么书画家画了竹要说“撇竹”或“写竹”呢?这是因为“画竹”的谐音如“下作”,不雅也不好听,所以文化人称“画竹”为“撇竹”和“写竹”。
“菊”是一种可多年生长的草本植物,秋天开花,可观赏,也可入药。素有“春兰秋菊”之称。
金文的“菊”,从草。“勹”为包的初文,意思是“环抱”、“包裹”的意思。至于“菊”的下部为什么用“米”,大概反映了菊花盛开向四周扩散的形象吧。
古代诗人写菊的诗有很多,最有名的要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么,为啥许多文人称菊花为黄花呢?据考:原因在于古人种植的菊花只有黄色。
例如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黄花”成了菊花的代名词。
金文的“松”为“木”加“公”。“公”表示雄性,意为松树的挺拔。篆文有两个,一个承续金文的写法,另一个把“公”写成“容”。
松的本意就是指松树,姿态很美,四季常青,而且耐霜雪,故与竹梅并称“岁寒三友”。
必须说明的是,这个“松树”的“松”字并没有繁体,换句话说:因为“松”专指“松树”,不可译成“松”。 “松”是“松散”的意思,例如“松弛”、“松懈”、“轻松”、“松动”、“松绑”等,都必须写成“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