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学习书法的一些思考·周琦
录入时间:2014/1/22 14:35:09
2007年带班至今,对于如何让4-5岁幼儿写出一手漂亮的书法,是我一直在思考得问题。我觉得教幼儿学习书法,不能只单单的告诉他要怎么写,而应该传授一种学习方法。
书法与任何艺术、自然学科等都是相通相融的,如果能够通过书法开阔眼界,为今后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基础,就能使更多地家长和幼儿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通过这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体会墨的乐趣
对于4-5岁的幼儿来说,书法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玩具”。因此,在教授书法时,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小朋友觉得书法是有乐趣而不枯燥的,从而产生愿意继续“玩”的心态。
在传授书法的同时,我为小朋友设置了很多可以自己动手体验的辅助环节,使幼儿能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对书法的了解。如1、在不同的材质上写书法:要求每位小朋友至少在2种以上不同材质的物品(可以是树叶、布、玻璃、本子、杯子等等)上用毛笔写学过的字,从而感受书法为什么必须要在特定的纸——宣纸、元书纸上书写,才能达到墨韵的最佳效果。2、用毛笔在纸上完成三根长线条,要求最细的线条、最粗的线条、居中的线条。这是为了锻炼小朋友将毛笔的粗细、提按发挥到最大程度,从而了解手中的毛笔为什么不同于铅笔、圆珠笔。通过以上这些方法,远比上理论课由我来论述毛笔和宣纸的特性更直观,小朋友也更易接受,更容易掌握书法的特性。
二、理解字的含义
除了体会墨趣之外,让小朋友知道自己所书写的字是如何演变、发展而来也是很重要的。当理解了它的含义后,他就不会觉得陌生,更易记住字形和结构。
小朋友之所以会产生写错字或者写错结构这类情况,我觉得原因就在于他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写,只是靠模仿,所以会产生一定的偏差。通过实践后,我发现,当上理论课时加入字的演变和含义后,我上课所列举过的字,小朋友在书写时就会成功率很高。
三、掌握字的结构
当然小朋友通过以上2点后,掌握字的结构就是顺理成章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小朋友如何掌握字形,我从独体字,到左右(上下)结构,到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由易而难逐步推进。每一次理论课传授完字的外型(三角形、长方形等)后,要求每位小朋友回去找出相同外形的其他字各三个于下周上课时上交。小朋友通过自己寻找字形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寻找字形的方法。
除了以上三点外,我特别注重家长笔记的记录情况,每学期至少收2次笔记,对家长记的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我发现很多家长记的笔记有严重的偏差,因此修改正确内容,及时纠正是非常重要的。本学期我还要求每位家长对每周小朋友在家学习书法时碰到的问题进行记录,以便我上收笔记本时,可以对每个小朋友的个别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回答(本学期三十几位家长中只有三位家长做了这个功课,在学期末的奖励中,我对这三位家长进行了表扬,对三位小朋友发放了特别奖品)。
每一年教学我都在摸索中思考,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已符合幼儿书法教学的需要,当然有些想法也过于片面和简单,今后我会将幼儿书法的教授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