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循根——台、臺、檯、颱
录入时间:2023/1/5 17:17:36
在古代“台”和“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但是《简化字方案》用一个简单字形的“台”,合并了三个复杂字的“臺”、“檯”、“颱”。
下面我们来细说一下这四个字的本来含义。
金文这个“台”,其实是“胎”的本字。上面“厶”表示倒写的“子”,下部为女,表示母亲所怀的孩子。有的金文将下部写成“口”,表示胞胎,造字本义为“胎”或“胎胞”。当“台”的本义消失后,篆文还在左旁添加“月”,表示“肉”,新造了一个“胎”字。
“台”的合并字“臺”见篆文,上部为“高”,下部为“屋”,表示有人睡觉日夜值守的高耸瞭望所。造字的本义是:人用土石筑成的高出地面的平台或可供瞭望的高地。
《说文解字》:臺,观,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意思是说:臺为观望的高台,是高耸出地面的四方形土石建筑。字形采用“至、之”和省略了“口”的“高”会义。采用“至”作部首,与“室”、“屋”的造字构思相同。甲骨文“至”的原意是一个箭矢倒立于地面,表示“到达”、“停留”、“住下”的意思。当然,“臺”字还是官署名,还用于对人的“尊称”等。如:御史台、兰台。御史台是中央的监察机构,兰台是中央的档案典籍库。
“台”的合并字“檯”,至今未查到有甲金篆隶的字形。楷书“臺”的左侧加了“木”旁,可能为了表示用木头搭建的平台,特别表示一些桌子类家具,如写字檯、梳妆檯。如有一首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檯。”中的“檯”,指的就是梳妆檯。
“台”的另一个合并字是“颱”,这个字也找不到甲金篆隶的字形,估计也是后造的。
在“台”的左侧加上一个“风”字,专指台湾附近洋面即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猛烈的风暴,称之为“颱风”。将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称之为“飓风”。
现在来说说“臺湾”的“臺”究竟应该怎么写?
据史料记载,“台湾”的名称是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开始正式使用的,当时台湾隶属福建省。光绪十一年(1876年)始立台湾省。关于“台湾”名称的由来,一直众说纷纭,《辞海》的观点是由“大员”、“台员”和“大湾”等或因语言相同转译而来。另一种说法是因荷兰人在海湾修城筑台而故名“台湾”的。不管何种说法靠谱,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起初“台湾”所指的不是整个台湾岛,而是指今天台南市一带,是到了清代设立台湾府后,才包括整个岛屿。
那就是在台湾建府后,台湾人写台湾时,用的都是“臺”字,即所谓的“正体字”。近50年来,由于“台”字笔划简单,易写易见,加上受大陆使用简化字的影响,再加上两岸人员往来和交流的日益增多,现在的台湾人也越来越习惯使用这个“台”字了。但是,从1982年台湾官方公布的标准用字之后,在所有官方正式文件中,“臺湾”的写法还是沿用之今。
为什么臺湾官方要坚持使用“臺”。而不提倡使用“台”呢?今天我们解读了两个字不同的含义,就能较好地理解其中的用意了。